国内新闻 打印  收藏   关闭
海南“无疫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来源: 国际畜牧网-海南农业信息网 时间:2009-08-07 点击: 642

近日,海南省政府召开迎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评估验收动员大会,海南省农业厅厅长、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副指挥长肖杰代表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作了工作报告和动员讲话。

肖杰指出,自2001年农业部批准建设无疫区”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农业部的支持下,全省畜牧兽医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无疫区”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六大体系、五大工作机制,无疫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六大体系

一是建设兽医工作体系。省政府成立了海南省畜牧兽医局、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省绝大多数市县也相应成立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市县建立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将村级防疫员的工作补贴标准列入市县财政预算。全省上下兽医机构名称基本统一,总体上基本符合国家要求。

二是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加强了省、市县、乡镇三级冷链体系和动物疫病诊断体系建设,全省兽医实验室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市县兽医实验室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比较齐全。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建立了P3实验室。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三亚和儋州市兽医实验室分别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多数市县兽医实验室可达到二级生物安全要求。

三是建设动物防疫监督体系。省、市县配备了与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和车辆。开设了动物卫生监督网络栏目,实现了省、市县和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地强化了对动物及动物产品饲养、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运输等环节的全程监管。

四是建设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在琼海市、三亚市、儋州市和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建立了动物疫情测报站。在海口、琼海、三亚和儋州等市县建立了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县分中心。建成与农业部、省和市县相互联网的动物疫情报告网络,加强了全省对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四种疫病和其它重大动物疫病进行疫情监测、风险评估、疫情预警预报的能力。

五是建设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在海口秀英港、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粤海铁路火车站等车站、港口和机场建立了9个省际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省政府对9个省际站定编定编,一次性给予83个编制、定性为正科级或副科级事业单位,把省际站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纳入了省级财政预算。建立了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动物隔离场,有效堵住外来动物疫情的传入。

六是建设“无疫区法规体系。省人大出台实施《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条例》,省政府出台实施了海南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预案》、《海南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省农业厅制定实施了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实施方案及其免疫计划、疫情监测计划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以及《海南省引入省外动物及动物产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和规范,为海南“无疫区保驾护航。

建立健全五大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五保五化强制免疫制度。即:市县政府保投入、兽医部门保质量、乡镇政府保密度、村委会保到户、监督检查保效果,促进强制免疫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公开化和社会化。进一步明确市县政府、兽医部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各方的职责,形成属地管理、多方协助、共同负责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新格局,确保了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

二是建立免疫抗体效果考核制度。实行常年监测、集中监测和随机抽检监测相结合的免疫效果监测机制,组织各市县开展免疫工作的交叉检查,将抗体监测结果是否达到要求作为衡量免疫工作成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并在《海南日报》等媒体上对不达标市县进行通报鞭策。

三是建立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在水网地区、候鸟迁徙区、交易市场、规模饲养场、种畜禽场以及近年发生不明病因畜禽死亡的地区,广泛开展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建立24小时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规定,认真做好疫情预警、预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

四是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引入报检和产地查询制度。制定了《海南省引入省外动物及动物产品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申报检疫和产地查询制度,并对引入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实施全程监管。加强了对各口岸的监督检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防止外来动物及动物产品非法引入海南。

五是建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机制。去年我厅在全省各市开展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十大标兵巡回报告活动,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大力弘扬基层兽医防疫队伍不怕苦、不怕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这次活动,宣传展现了我省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光辉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充分调动了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积极性。

无疫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连续8年实现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8年来没有发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对推动了我省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也为海南公共卫生安全,为海南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

实现从调进生猪向出岛出口转变。“无疫区建设之前,我省每年要从省外调进近百万头生猪和大量的畜禽肉品,现在已实现畜禽出岛出口的历史性突破。2008年全省出口出岛生猪120万头、文昌鸡2800万只。今年上半年,全省出口出岛生猪76万头,其中猪苗2万头,预计今年生猪出口出岛将达到150万头。回良玉副总理来海南视察时对这种转变给予充分肯定。

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畜牧业生产从农户散养、小规模养殖的小农传统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养殖的现代化生产转变,目前,全省万头以上养猪场104家,千头以上养猪场630家,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达到了70%。罗牛山、温氏等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村和专业户层出不穷,农村规模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

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总收入34%,与无疫区”建设前比较,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总收比重提高了14.54个百分点。


分享到: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淘江湖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白社会 分享到51网 搜藏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