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饲料频道 >> 当前新闻
灾情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有限 秋粮生产稳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年07月31日    点击:4845

7月30日上午,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农业抗灾救灾情况。7月份的极端暴雨天气给河南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全国范围内的影响相对较轻,灾情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有限。

具体来看,河南秋粮面积7500多万亩,受灾面积1450万亩,有望通过无灾区的好形势来弥补灾区的部分损失。除河南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灾害发生程度轻于上年,1-7月全国农作物累计受灾6300多万亩,比去年同期少9000多万亩,比近5年同期少1.2亿亩,预计今年秋粮面积可达12.9亿亩以上,比去年有所增加。

一、粮食生产情况与形势

河南是中国的大粮仓,玉米、小麦产量都居全国前列。灾情发生后,公众对粮食安全问题产生一定担忧。实际2021年全国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供应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夏粮总产、面积、单产实现“三增”。202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582万吨(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296.7万吨(59.3亿斤),增长2.1%。夏粮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扭转了连续五年下滑势头。2021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438千公顷(39657万亩),比2020年增加265.5千公顷(398.2万亩),增长1.0%,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势头。夏粮单产稳步提高,连续三年保持增长。2021年全国夏粮单产5515.7公斤/公顷(367.7公斤/亩),比2020年增加57.4公斤/公顷(3.8公斤/亩),增长1.1%,连续3年增长。

粮食生产品质持续调优,收获损耗降低。2021年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37.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小麦机收率超过98%,主产区机收损耗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此外,早稻收获近七成,也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增加、长势正常,全年粮食丰收有了较好基础。

河南洪涝灾害对中国粮食生产供给全局影响较为有限,不会影响我国今年粮食整体产量增产基调。从当前情况来看,河南小麦均已经在6月初收割入仓,不会影响生产;玉米方面,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洪水导致河南减产幅度有限,本轮洪灾对全国玉米产量影响微乎其微;花生方面,目前河南的花生处于生长关键期,洪涝会导致花生减产或者绝收,但更大比例花生产区未发生积水淹没现象,因此洪水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小。除河南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灾害发生程度轻于上年,目前双季晚稻栽插已基本进入尾声,秋粮的播种面积基本落地,秋粮长势较好,预计今年秋粮面积12.9亿亩以上,比去年有所增加。

河南洪涝灾害对粮食市场的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并未引起全国范围的粮食价格波动,粮食保供稳价基础牢固。洪涝相对于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影响相对小,只是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产量,更多地区得益于充足降雨,作物产量提升。近期受灾害严重影响的部分地区,玉米和小卖收购价格出现小幅波动,但从监测情况看,中国粮食市场运行主要还是看供需基本面。今年我国夏粮已经丰收到手,秋粮长势总体较好,再加上粮食库存总量充足,粮食供应安全有保障,后期粮价有望继续以稳为主。

二、谨防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虽然此次河南洪涝灾害对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有限,但仍然需警惕自然灾害带来的农作物生产影响和经济风险。自然灾害会直接影响粮食生产效率和粮食生产规模,粮食产量变动会进一步影响供需平衡,间接带来粮食价格体系的波动,最终影响国内整个经济体系。

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单产量。根据相关测算,自然灾害对粮食单产波动的影响达到58.47%。大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农作物的倒伏,进而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经过洪水浸泡的农作物直接从根部坏死,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

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种植面积。自然灾害能够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生长,造成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尤其是旱涝等极端天气在对当季度农作物造成影响后,还能对种植地的土壤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我国有很广阔的耕地面积,但是每年有很多耕地因自然灾害而丧失种植能力,土壤在经过旱涝之后会影响本身的盐碱度,使肥沃的土壤变成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盐碱地,最终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

自然灾害引发次生农作物灾害。自然灾害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周期,不仅造成一定程度的粮食减产,还可能使农业害虫活动周期增加,或者引起杂草疯长,洪涝灾害后作物尤其是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大小斑病都容易重发。

自然灾害间接影响粮食价格体系和国民经济。粮食收入是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来源。粮食产量降低,可能带来粮食价格体系的波动,最终影响国内整个经济体系,国民经济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三、应对灾害影响的对策

短期来看,要以预防为主、政策导向、保障兜底,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以丰补歉,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为保证本年度粮食供应安全,当务之急是保证相关省份夏粮加工、储运等环节不因暴雨而产生重大损失。继续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快受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修复,根据实际情况改种补种青贮玉米、甜玉米、绿豆、蔬菜等短生期作物,既可增加产量又可以增加收入。制定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的抗洪涝促生长以及病虫防治的技术指导,搞好灾后生产恢复。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和补偿等,加大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尽快恢复灾后农业生产。

长期来看,保障粮食安全仍然聚焦耕地保护、农业科技和粮食贸易。首先,继续实行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严格保护耕地,充分利用土地,促进现代规模农业发展,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其次,突破农业生产瓶颈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扎实推进粮食种子工程,加快良种引进、选育和技术创新步伐,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自给水平。再次,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科学有效的农业发展方式。统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稳定和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鼓励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的长远生产能力;优化粮食仓储和物流体系,提高仓储利用和物流效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后,优化多元进口渠道。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建设海外粮仓。加强对东北亚、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粮源基地的建设,开展粮食产业国际合作。适度利用部分海外资源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一定的回旋空间。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关键词: 饲料 大豆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