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当前新闻
三个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2018年04月23日    点击:1916

猪伪狂犬病主要是引起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大量死亡。表现在公猪不育,母猪返情,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仔猪出现腹泻、呕吐和神经症状,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症状和生长缓慢,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广泛使用,该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自从2011年后,我国部分地区疫苗免疫猪群出现猪伪狂犬病疫情,猪群中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带来新的挑战。

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调查3个免疫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情况,分析3个猪场及不同阶段生猪野毒感染情况的差异,探讨猪伪狂犬病的防疫措施,为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和净化提供参考。

采集三个已免疫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养猪场血清样本390份,其中种猪样本250份,猪场Ⅲ的4、6、8、12、16、20、24周龄商品猪样本各20份。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试剂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种猪gE抗体检测结果:猪场Ⅰ、Ⅱ和Ⅲ种猪的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6.0%和83.2%。3个猪场gE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这与3个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及对疫病防控的重视程度有必然的联系。猪场Ⅰ饲养管理比较好,重视疫病防疫和种猪疫病监测,特别是新引进种猪及本场后备种猪疫病的检测;猪场Ⅱ重视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种猪群存在一定比例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可能与猪场中原来就存在野毒感染有关;猪场Ⅲ饲养管理比较差,猪舍通风不好、湿度大,并且不重视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母猪返情和产死胎的比例较高,仔猪死亡率也比较高,怀疑与猪伪狂犬病有一定的关系。

猪场Ⅱ和猪场Ⅲ后备母猪gE抗体阳性率都比较高,这可能与对大猪的疫病防控、饲养条件与仔猪生长条件不重视有一定的关系。

猪场Ⅲ商品猪gE抗体检测结果:猪场Ⅲ商品猪4、6、8、12、16、20、24周龄的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60%、70%、75%、70%、100%、80%、100%。仔猪在4周龄时gE抗体就高达60%,据文献报道猪伪狂犬病不仅可通过垂直传播,乳猪还可因吮吸感染母猪的乳汁而感染该病,也有报道哺乳仔猪的gE抗体阳性率高可能与母源gE抗体的存在有关,笔者认为母源gE抗体水平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直至消失,但是本试验检测结果gE抗体的阳性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所以,仔猪还是被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了。本试验中16周龄以上的商品猪gE抗体阳性率非常高,这部分商品猪常呈隐性感染,是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治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一定要多关注。

生猪gB抗体检测结果:3个猪场种猪gB抗体水平合格率比较高,分别为100%、97.7%、98.9%;猪场Ⅲ抽检24周龄内商品猪的gB抗体水平合格率都维持在80%以上。相关研究人员指出,可以有效预防猪伪狂犬病流行的免疫评价标准为免疫合格率80%以上。3个规模场的免疫均达到标准,疫苗的效果很好,3个猪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比较成功。

猪群伪狂犬病净化才是解决猪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猪伪狂犬病病毒具有高度隐性感染的特点,可引起持续感染,患猪和带毒猪可通过唾液、尿液、鼻分泌物、乳汁及精液等持续向外排毒,妊娠母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时还可通过垂直传播侵入胎儿,感染的种猪及其所生仔猪长期带毒。疫苗免疫是当前防治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但是从有关报道和本试验结果来看,现有使用的疫苗不能完全保护免疫猪抵抗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的攻击。因此,疫苗免疫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控制猪伪狂犬病扩散的重要手段,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严格做好引种检测、疫苗免疫、抗体检测等生物安全措施,制定科学的净化方案,使用病毒基因缺失疫苗配合血清学检测,逐步淘汰野毒感染猪,建立和扩大健康猪群,才是解决猪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