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当前新闻
我国为何要实施白肉增长战略?
来源:中国食品报    2022年09月30日    点击:903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在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变化趋势,梳理研判了当前我国食物与营养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如“加快推动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打造第三口粮”“实施白肉增长计划”“积极推动食物全产业链减损节约”“从娃娃和掌勺人开始狠抓健康饮食教育”“大力加强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等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改善居民营养状况、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政策建议。

记者梳理了部分专家针对以上政策建议所作的专题报告内容,以期让相关领域读者进一步了解我国食物与营养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

随着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居民膳食营养水平显著提升,但依然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为红肉消费过量。对此,《报告》提出“实施白肉增长计划”战略建议,包括制定促进禽肉和水产品发展的政策,加强家禽、水产品的新品种创制和养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多措并举,推动白肉消费,促进形成健康低碳的饮食模式。

我国居民红肉摄入量超推荐值7倍

2019年,基于可持续粮食系统,医学杂志《柳叶刀》组织全球16个国家的37名顶级科学家,研究提出了星球健康膳食模式,建议每日红肉(猪牛羊肉)摄入量为14克,占肉类摄入比重32.6%,推荐摄入上限为28克。

2021年,除去从养殖场到居民餐桌的全产业链损耗浪费及不可食用的部分,我国居民平均每日肉类摄入量约126克,其中红肉摄入量占78.4%,红肉摄入量是星球健康膳食模式推荐量的7.1倍,是推荐上限的3.4倍。

红肉摄入过量引起脂肪摄入过量,是居民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动物食物与营养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琳提到,从科学膳食供能比的角度看,脂肪供能比上限为30%。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疾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城乡居民的人均脂肪供能比均超过推荐上限,其中,全国平均每标准人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4.6%,城乡分别为36.4%和33.2%,农村比例首次超过30%。从人数上看,脂肪供能比超过30.0%的人数比例为63.6%。脂肪摄入过量是居民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国18岁及以上的超重肥胖率为50.7%,其中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大大加重了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负担。

白肉是健康低碳的动物性食物

优化肉类消费结构,提高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的白肉消费占比,既能保障居民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也能有效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对改善居民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周琳表示,白肉具有饲料转化率高、资源环境压力小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健康低碳的动物性食物。

白肉消费增长有利于改善居民膳食营养摄入。以禽肉和水产品为代表的白肉具有脂肪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特点,是健康优质蛋白来源的首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禽肉为例,据最新版的《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数据显示,每100克禽肉的脂肪含量为9.4克,比猪肉低20.7克。其中不包含脂肪酸占脂肪总量比重为62.77%,比猪肉高约12个百分比。

2016年,全球禽肉产量已经超过猪肉,成为全球第一大肉类产品;1990年,美国禽肉产量超过牛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37.6%,成为美国第一大肉类产品,此后禽肉占比持续增加,2019年美国禽肉产量占国内肉类总产量半壁江山,达47.5%。

白肉消费增长有利于缓解饲料粮供给压力。白肉是饲料转化率相对较高的动物性产品,从行业平均看,禽肉和鱼类的饲料转化率高,不到2斤的饲料就可以长成1斤的禽肉或鱼类,在提供等量产品的情况下,饲料需求远远低于猪肉、牛羊肉等红肉产品。《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2030年禽肉消费增长50%的情况下,饲料需求比维持现有消费趋势增长可节约1000万吨,降幅2.5%。

白肉消费增长有利于减少资源环境压力。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畜禽温室气体主要集中在甲烷和氧化亚氮,其中甲烷主要来自各畜种的肠胃,畜禽废弃物同时产生甲烷和氧化亚氮。从品种上看,反刍动物养殖产生的温室气体最高,生猪次之,禽类最少。相关研究测算,禽类温室气体排放要远远低于其他动物性产品,禽类的甲烷排放系数为0.02,生猪和黄牛的甲烷排放系数分别为4.5和48.8;禽类的氧化亚氮排放系数为0.02,生猪和黄牛的氧化亚氮排放系数分别为0.53和1.39。《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测算数据显示,2030年禽肉消费增长50%的情况下,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400万吨,降幅6%。

突出禽肉和水产品发展

初步预测,未来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需求仍将有一定的增长,2030年,我国居民肉类消费将达到75公斤的峰值。周琳表示,在其他肉类产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肉类消费增值部分由禽肉或水产品补充,引导居民养成健康低碳肉类消费模式,在实施“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兼顾居民营养健康和不过度增加资源环境压力等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制定白肉增长战略。

制定促进禽肉和水产品发展政策。以“禽肉翻番”和“海洋牧场”为抓手,将禽类和水产品发展放到养殖产品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农业产业中的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加大养殖、屠宰加工、环境治理等方面支持力度。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禽肉产业的支持,特别是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企业发展生产。

加强家禽、水产繁育和养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加大家禽和水产养殖业的支持力度,聚焦品种繁育和推广应用,支持建立国家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引导种业企业与规模养殖场/塘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禽类和水产品品种研发与转化能力。

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以高标准养殖场/塘建设为抓手,提高禽肉和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设施设备利用水平,提升禽类和水产品的现代化养殖水平,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白肉安全健康养殖的科普,建立消费者对白肉产品的品质信任及健康动物性食物消费理念。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关键词: 生猪 猪肉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