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当前新闻
中国“粮改饲”剑指玉米结构调整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5年10月08日    点击:2614

“粮食安全问题,本质上是在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来解决饲料安全问题”。“粮改饲”并非矛盾,而是推进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料作物种植的方向转变,构建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安徽省农委副主任周世其(左二)陪同农业部于康震副部长(左四)、农业部畜牧业司杨振海副司长(左六)参观秋实草业苜蓿种植基地

在粮食种植大省山东,八成以上的粮食玉米都被用作牲畜饲料,同时,全国饲料粮尚依赖于每年1亿吨的进口数量。 “粮食安全”战略下,牲畜饲料用粮已被纳入政策考虑。

“粮改饲”,顾名思义,就是将粮食作物改种为饲料作物。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为此,农业部选择山东、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10个省区开展“粮改饲”试点。试点省区“粮改饲”工作进展如何?“粮”是什么粮,“饲”是什么饲,怎么更好地“粮改饲”?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粮改饲”工作采访了有关专家。

去试点省看看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养牛大户魏金德正在为100头山东黑牛准备“口粮”。“用的主要是秸秆和稻草,公司给我们提供独特配方的精饲料,这样给我们减少了财务压力,提升了牛肉的质量、品质。”魏金德说。

而在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养殖大户赵振民的牛舍里,存栏的500多头牛也是个个健壮。“你现在看看,我青贮喂的,毛锃亮。全年下来,我养两拨牛,得省十几万斤玉米面。”赵振民说道。

同在东营的绿洲苜蓿种植农场主王旭山则利用盐碱地,经营着3000多亩苜蓿农场,今年种植苜蓿还可以享受国家每亩600元的补贴。

“从我们山东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沿黄河两边,德州、滨州、聊城,还有东营这一片,发展食草型畜牧业有天然的自然基础,也有良好的养殖习惯。”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冯继康介绍道。

2015年,山东省畜牧业主打10项工程,其中“粮改饲”试点是重点之一。上述三位农民地里种的、圈里喂的,已不再仅仅是粮食了。

冯继康介绍说,为降低畜牧业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今年山东省将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大力发展“养殖企业+种植大户”“养殖企业+种植合作社”和“养殖企业+自有种植基地”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扩大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种植,切实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要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粮改饲”试点,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

5月,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下发《关于推荐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项目的通知》,计划在2015年和2016年选择有条件的县先行开展饲料作物种植与利用试点,每年种植青贮专用玉米试点5万亩,种植苜蓿试点3.2万亩,冬闲田种草试点3万亩。到2020年,带动种植专用青贮玉米500万亩,苜蓿种植达100万亩,冬闲田种草达200万亩。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刘凤军表示,饲料作物生产必须和牛羊养殖结合才有生命力,各市在“粮改饲”工作中,必须从畜牧养殖需求出发。

他指出,形式上,可依托大型养殖场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订单等方式建立配套种植示范基地;或在养殖密集区域,由饲草料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饲草料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内容上,“粮改饲”不一定非得全部改为青贮玉米,只要是以饲料作物专业生产方式开展种植的作物,收获加工后用于养畜的,均可认为是饲料作物生产。

山东菏泽、济宁一带的专用青贮玉米种植基地

玉米与青贮饲料

从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的这份通知中不难看出,该省饲料作物生产推广以青贮玉米、苜蓿和冬闲田种草三种类型为主。目前,山东省玉米种植总面积4000多万亩,其中专用青贮玉米92.5万亩;苜蓿39万亩,冬闲田种草10万亩。

不可否认,“粮改饲”首当其冲的是玉米。

2012年起,玉米成为我国第一大主粮,产量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些许隐忧。“当前玉米出现了相对的、暂时性的过剩,特别是东北地区等主产区库存压力较大。”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说。

调整玉米结构、品种和利用方式愈发迫切。今年8月,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内蒙古调研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时表示,明年东北四省区要力争实现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的目标。

几乎与此同时,农业部表示将编制《“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该地区玉米种植结构作出调整。而“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以及西南石漠化区,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3左右。

农业部日前在山西召开会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工作。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李希荣在会上说,“粮改饲”中的“粮”就是玉米,重点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适应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引导玉米籽粒收储利用转变为全株青贮利用。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八里泊村共有3600亩耕地,今年有2800亩流转给了当地一家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企业,种的就是全株青贮玉米,品种有“登海6071”“齐丹1号”等。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是在玉米蜡熟期将带穗的整株玉米进行轧碎青贮,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制成的一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和营养丰富的饲料。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畜牧总站副站长翟桂玉介绍说,黄贮玉米是粮食玉米成熟后,只收集秸秆部分氨化,而全株青贮玉米比它更有营养,“如果奶牛一周不吃,产奶量立马会掉下来。”

制作优质全株青贮玉米和做好质量管理是提高牛奶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突破口。因其为奶牛养殖最重要的粗饲料,奶牛日均青贮采食量为15~20kg,且青贮饲料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作物的营养价值,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着奶牛的健康和产奶性能。

“粮改饲”剑指玉米的同时也要稳妥。何才文表示,“对玉米的结构调整不宜过猛,应当有保有压,一定要保护核心产能和国家粮食安全。”

食草型畜牧业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2年,我国人均口粮消费下降了16%,肉蛋奶消费上升了226%。照此发展,到2030年,我国的饲料粮消费需求将达到口粮的2倍以上。“未来的粮食问题不是口粮短缺,而是饲料粮保障问题。”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卢欣石认为。

“要放在一个大的背景条件下,叫大食品安全观,说小麦、玉米、稻米是粮食,那么畜产品实际上也是粮食。从这个角度来讲,发展食草型畜牧业也正好是为了改善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选择。”冯继康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孔祥智也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本质上不是说人吃的部分。最近几年,大豆、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但进口小麦和稻谷基本上没有什么增加,只是调剂一些余缺。所以粮食安全问题,本质上是在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来解决饲料安全问题。”

“粮改饲”并非矛盾,而是推进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料作物种植的方向转变,构建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今年5月,《农业部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草食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饲草料供需缺口巨大的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草食畜牧业乃至整个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以苜蓿为例。记者从中国海关获得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进口苜蓿草总计69.21万吨,同比增44.44%;进口金额总计27909.41万美元,同比增56.18%7月,苜蓿草主要源于美国,为10.82万吨,占进口苜蓿总量的86.84%。就在914日,中国又与仅次于苜蓿草第一大国美国的阿根廷签署了允许阿苜蓿草出口中国的协议草案。

“草地农业是提升我国传统耕地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卢欣石表示,“草地农业,是将以谷物籽粒生产为主的现有主粮型耕地结构,转变为以籽粒与绿色营养体生产并重的粮草兼顾型结构。”

初步统计,我国低、中产田面积8000万公顷,农闲田面积近990万公顷,各类疏林、茶林、果园隙地148万公顷,目前已利用种植牧草的面积不足10%

卢欣石解释说,“如果能够通过推行草地农业,将上述各类土地的10%用于种植优良牧草,在不影响原有生产力的同时可以增收牧草干草1亿吨。按照平均10公斤牧草干物质转化1公斤牛羊肉计算,可增加生产约1000万吨牛羊肉。此外,我国还有1亿公顷的草山草坡。这些草地农业的产出相当于增加了1亿亩耕地良田。”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