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当前新闻
鸭霍乱的原因及诊治方法
来源:国际畜牧网-农民日报    2017年02月24日    点击:732

本病是由禽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秋季易发,对养鸭业的危害严重。出现气温较高,多雨潮湿,天气骤变,饲养管理不良等多种因素,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日龄的鸭群均可因接触病禽污染的场地、饲料、饮水、运输工具及往来人员等而感染发病,但以30日龄内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3天,依病程长短和严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最急性型:鸭群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眼结膜充血发绀。急性型:蛋鸭产蛋下降;病鸭精神萎顿,行动迟缓,步态蹒跚,不愿下水,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达42.5-44℃,嗉囊积食胀大,倒提时常从口鼻流出酸臭液体;有的病鸭咳嗽,张口呼吸,呼吸加快,气喘,摆头甩头,力图排出喉腔粘液;病鸭腹泻下痢,排灰白色、灰黄色或黄绿色的稀粪,有时粪中带血,腥臭难闻。慢性型:病鸭体质消瘦,单侧性或双侧性下肢关节肿胀,跛行,行走困难;病程较长的,肿胀关节变硬,有的继发感染化脓。

病理解剖:剖检最急性死亡病例可见浆膜小点状出血,肝表面有黄白色坏死灶。急性死亡病例除上述外,皮肤上有散在的出血点;心外膜和心冠脂肪上有出血斑点,心包液增多,呈淡黄色透明状;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地脆弱,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和坏死灶;胆囊肿大,肠粘膜充血、出血;肺有炎症、气肿和出血性病变,呼吸道粘膜充血、出血。慢性病例关节肿胀,关节腔内有暗红色混浊而粘稠的液体或干酪样物质;肝脏有脂肪变性或坏死灶。

防治措施

1、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消毒工作,对各阶段的鸭群分群饲养,严防外来畜禽及鸟等入场。不从疫区引进种鸭或雏鸭,引进鸭群要隔离饲养15-30天,确认无病后方能入场。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上报并按法定要求做好扑疫工作。消毒灭疫可用0.5%优安净、0.5%漂白粉、0.3%过氧乙酸等。

2、常发病地区或疑发病地区,可组织健康鸭群接种禽霍乱菌苗。

3、本病治疗选用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效果较好,尤以肌注+拌料(饮水)效果明显。如青霉素纳盐用复方安基比林液稀释后,肌注1-2万IU/只,1次/天,连用3天;同时取土霉素粉按60-250mg/L拌水混饮,连喂5-7天。肌注链霉素5-10万IU/只,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1%拌水混饮,或按0.5%拌料混饲病鸭群。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关键词: 鸭霍乱 家禽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