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微生物技术
来源:《国际家禽》2013.11/12    作者:李文隆    发表于:2013-11-20 12:15:18

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强调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路径,为未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调。

实际上,这些年来,伴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和生态的保护经常付之阙如,畜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社会成本的牺牲为代价,这种环境透支型的发展模式留下了许多隐患,注定难以为继。因此,条例(草案)的出台或许是未来进一步规范措施的引子。我们从环保部获悉,该条例即将由国务院法制办正式颁布,届时我们还将请环保部对此作一番政策解读。

目前全球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方面已有多种实践,而利用微生物技术对畜禽粪污进行腐熟处理制作成的有机肥,可以用来改良土壤肥力,并形成养殖业和种植业无缝对接的循环经济,应是一种高性价比的现实选择。李文隆先生在微生物处理畜禽粪污领域浸淫多年,他从生态农业的角度出发,高屋建瓴,指出了变废为宝的可行性路径,希望可以给越来越感受到环保压力的养殖主们一些启发。

养殖业与种植业都是生态农业的重要一环,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产业。禽畜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唯有以生物技术进行处理,回复生态循环,才能实现无害化,并达成绿色、生态、永续经营的禽畜养殖与农业种植发展模式。

农业发展与化肥滥用

最早的农业以野外觅食为主,随后人类开始了刀耕火种。到了18世纪,人类已经可以利用豆科植物与谷类作物进行轮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口剧增,为了加速粮食生产,农民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或生长素来提高动植物的产量,并以种植单一作物的方式和大型农业机具来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农业生产方式趋向密集化及工业化。

但是,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的物性、化性受到严重冲击,不但土壤利用率不断下降,还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隐患;生物技术及遗传工程技术的突破,加强了农作物抗病害、抗虫害的能力,成就了所谓的绿色革命,但这也影响到了自然生态。尤其在能源危机发生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地球资源有限,当自然的自净能力不胜负荷时,将引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品安全等问题,以及人类健康遭受威胁等种种社会问题。为此,国内外科学家无不在努力探求粮食增产、地力回复与生态平衡的解决之道。

阅读:2316    评论:0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淘江湖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白社会 分享到51网     搜藏


声明:本网站凡注明有“【独家】”的内容,其作品制作权均属国际畜牧网所有。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国际畜牧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详见本网版权声明及豁免声明)


读者评论

  (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本词条展开的讨论,与本网站的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后可获得积分返还)


当前页码为: [ 1  ] 总页码为: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插入表情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