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国际畜牧网>专栏>当前页

陈焕春:猪企赢得未来,须解决效益、安全、环境三大问题
来源:新华网等     2015-09-18    点击:2832

造成老病新发、新病不断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将疾病净化或消除作为防控目标,而是持续不断地无序免疫,迫使病毒发生变异或产生新的病原。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家畜传染病学专家陈焕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家畜传染病学专家陈焕春在“峰云际会——2015雄峰企业养猪G4时代伙伴价值峰会”上作《中国猪业发展前景》、《猪场高绩效之现代疫病防控体系》报告时说,随着我国养猪业第四个阶段的到来,无论是养猪业的老板,还是职业经理或者员工,都应该牢固树立“安全放心、优质美味、物美价廉”三项基本原则。他还从生物农业的内涵引入,系统地讲解了我国生物农业产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并就现阶段动物农业如何转型升级,从动物新品种的选育、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动物营养摄入、养殖业设备现代化等6个方面做了解答。他认为,当前中国养猪业还存在效益低下、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三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养猪业的未来发展和从业者的品牌塑造与经济效益。

据河南雄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锐介绍,所谓的养猪G4时代其实就是养猪业的第四个阶段。养猪的第一个阶段发轫于1980年,到1995年结束,这是中国养猪业的拓疆时代,以前的那种家庭散养式养猪模式开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大户开始出现,在这个阶段,市的竞争烈度很小,敢入场就是赢家。养猪的第二个阶段从1996年开始到2004年结束,规模化和知识化成为这个阶段的新主流,只要抓住机会就是赢家。养猪的第三个阶段从2004年到2012年,供需关系发生根本改变,猪周期开始频繁出现,市场大起大落,稍不留神便血本无归。从2012年开始,养猪进入第四个阶段,全球一体化是这个阶段的一大背景,集约化开始出现,成本控制成为市场主旋律,跑不赢行情者将被淘汰出局。大概从2020年开始,养猪业将进入第五个阶段,高度集约化与小规模专业化生态化养殖将长期并存,一个养猪业的白金时代将真正到来。

猪场高绩效,需要解决种猪、疾病、营养、设备、种养结合以及食品加工环节

在养猪的第四、第五个阶段,谁能风生水起?谁能笑到最后?在陈焕春院士看来,赢得未来的养猪企业必须满足“安全放心、优质美味、物美价廉”的产品三原则,必须有效解决效益、安全、环境三大问题,这样才能在众多养猪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赢家。为此,企业家们应当在六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是品种的培育和优化;第二是对疫情和疾病的防控;第三是营养的摄入与管理;第四必要的设施设备投入;第五是与特种种植业的深度合作;第六是与二三产业的交流融通。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超凡脱俗,赢得市场。

陈焕春表示,想要实现猪场高绩效,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种猪、疾病、营养、设备、种养结合以及食品加工环节。其中疾病是困扰很多猪场的现实问题。

陈焕春介绍说,目前猪场常见病临床可分为三大类,呼吸系统疾病、腹泻问题和繁殖障碍。他提醒猪场要特别注意近年来老病新发,如猪流行性腹泻(PED)、猪伪狂犬病(PR)和副猪嗜血杆菌(HPS)。免疫抑制性疾病,圆环(PCV)、蓝耳(PRRS)、副猪和支原体等也给猪场防疫带来阻碍。不同病原的混合感染主要表现在细菌的不同血清型之间和不同病原间,如副猪和链球菌(SS)、圆环和蓝耳以及胸膜肺炎和支原体)。猪群的常在菌容易被忽视,细菌的耐药性问题等,细菌性疾病生物手段(疫苗)预防将成为趋势。

混合感染最高的为副猪嗜血杆菌(HPS)+ 链球菌(SS)

持续不断地无序免疫,迫使病毒发生变异或产生新的病

在厦门举办的2015中国猪业科技大会上,陈焕春在《我国猪病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报告中再次强调说,造成老病新发、新病不断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将疾病净化或消除作为防控目标,而是持续不断地无序免疫,迫使病毒发生变异或产生新的病原。

无论是老病新发还是新病不断,最突出的问题依旧是猪群腹泻(PED) 问题。其次就是猪伪狂犬问题,而伪狂犬的难题就在于病原发生了变异,毒力有所增强。之后是五号病(口蹄疫),另外在肥育猪和种猪中流行的传染性胸膜肺炎。而中国猪病的复杂除病原多外,临床发病往往是混合感染居多,这也给疾病防控带来不少的困难。

据陈焕春说,华中农业大学每年都会做病原学检测统计,十几年来发现疾病的病原学分布变化不大。“从病原学方面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猪瘟的检出率比三年前有所增高,这是否与腹泻和使用过多蓝耳病弱毒疫苗有关,有待证实。但PCV2PRRSVHCVPRVPEDV 等病毒病的流行依然严重。细菌性疾病发病最高的依旧是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另外大肠杆菌排在第三位。”

2014年蓝耳、链球菌分别是病毒病、细菌病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链球菌主要流行的还是2 型,其他的血型没有这么严重,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是45型。”陈焕春介绍说,2014年,根据全国1872家规模化猪场的311种多病原混合感染模式检出数统计,混合感染最高的为副猪嗜血杆菌(HPS)+ 链球菌(SS),其次就是圆环(PCV)+ 蓝耳(PRRS)+ 副猪嗜血杆菌和圆环+ 蓝耳+ 链球菌。对此,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开展病原流行病学与生态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分子致病与免疫机理、新型疫苗、新型生物药物、诊断试剂等的研究,不断加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逐步达到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净化与根除。

“将疾病根除净化,这才是疾病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而不是高强度的免疫疫苗。”陈焕春说,越是花钱多的疾病,越是要列入净化之列,如猪伪狂犬、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耳病、口蹄疫、圆环病毒都应将其列入净化根除之列。陈焕春还提到,基因缺失疫苗是未来疫苗发展的重点方向,它使区分免疫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成为可能,为疫病的根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